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2019年4月,我市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成為中原城市群唯一入選城市。
兩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試點建設機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新路徑。作為我市主要功能區,自全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6月22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范曉東。
積極跟進 高位部署
“自全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開發區迅速跟進、積極響應。為確保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有序開展,2019年6月,開發區成立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推進小組;同時,根據《許昌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結合開發區實際,我們制訂了《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方案》,確定了8大重點任務、24項具體建設任務,下發轄區各相關單位、街道辦事處實施?!狈稌詵|說。
開發區把“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牛鼻子”工程,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依托本地產業結構和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相關工作?!盁o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開展,為開發區生態環境建設帶來新的契機,在融入城市發展戰略的同時,也推動了開發區經濟社會整體升級、可持續發展水平和后勁不斷提升。
深耕細作 成效可觀
范曉東介紹,開發區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鮮明的產業特色,精心謀劃了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重大項目,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兩年來,開發區從構建綠色循環生產方式、探索工業固廢減量新路徑、建筑固廢再生產品利用、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構建綠色循環生產方式。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為裝備制造和發制品產業。多年來,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找準特色定位,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的工業化道路;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思路,逐步形成了“一中心一基地六園區”的產業布局,特色化、集聚化、綠色化更加凸顯。為發展專業化節能環保裝備,開發區引進建設了巨領新能源項目、許昌天安程潤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智能電梯產業基地等節能環保項目,推進節能環保裝備智能化,提升環保服務業水平,培育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增強綠色經濟競爭力。在建筑固廢再生產品利用方面,開發區以建筑固廢再生產品的生產和應用為抓手,招商引進了一個建筑固廢再生產品公司,即河南鴻之業新材料有限公司,其新研發的外墻一體化材料將于近期投入市場應用。自2013年起,開發區利用政府投資項目,積極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粗、細骨料,干粉砂漿、預拌碎石、再生透水混凝土等)已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建設、市政、水利及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等?,F已有17條道路、約24公里市政道路的人行道基層和步磚(透水磚)采用建筑固廢再生產品進行鋪設。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截至目前,開發區所轄17個小區均已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及回收工作,覆蓋率達到100%,覆蓋居民9444戶、約3.1萬人,超額完成市定目標。開發區所轄的17個小區均已配備了四分類垃圾桶、智能回收箱,張貼了垃圾分類宣傳標語、分類宣傳海報等;每周六在小區內開展“周六資源回收”活動,現場將居民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分類處理,有效提升了小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度和參與率,為下一步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便利;收運處理體系已覆蓋建成區全部小區,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率已達到1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為20.1%,基本實現了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燒。2020年,開發區創建了2個“無廢企業”,即京昌包裝有限公司、津藥新瑞制藥有限公司;1個“無廢社區”,即龍湖街道辦事處瑞祥社區;1個“無廢家庭”,即長村張街道辦事處龐艷雨家庭;1個“無廢飯店”,即百瑞酒店;2個“無廢鄉村”,即龍湖街道辦事處的于樓村與鄭莊村。
推行農業綠色生產。2020年,開發區廢舊農膜回收率在90%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量達到3噸;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5%以上,根據《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行動方案》,開發區完善了秸稈收儲利用體系,秸稈以機械化還田為主,同時進行秸稈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和工業原料化利用。另外,開發區加強對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技術的培訓指導,不斷完善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改善養殖環境,做好糞污的收儲和還田利用,逐步形成綠色、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養殖生態理念;加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宣傳教育力度,增強養殖戶的責任意識,與許昌綠之源肥業有限公司簽訂無害化處理協議,嚴格按照流程做好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指導各街道辦事處采取適合本地的方式進行戶廁改造,2020年共完成戶廁改造2200戶。
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開發區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排查行動,抽查合格率高于90%,實現危險廢物100%安全處置;聯合環保、公安等部門嚴厲打擊危害環境安全行為,發現一起、處置一起。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達60%,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達95%。在污泥處置方面,屯南污水處理廠日產泥量30噸左右,全部運往許昌市魏清污泥處置中心進行統一處置,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綜合利用率達100%。
完善政策激勵機制。2020年,開發區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稅減免額為1060.32萬元,企業所得稅減免額為265.08萬元。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享受環保稅免稅優惠事項的金額為172.32萬元;企業享受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稅收優惠金額為4.18萬元。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建設‘無廢城市’是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項美麗而艱巨的事業,也是一項全民共建共享的系統性工程。下一步,開發區將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充分實現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全面完成‘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指標任務,為我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貢獻開發區力量?!狈稌詵|說。
近兩年來,開發區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無廢城市”建設的宣傳引導,如召開專門工作會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進機關、進學校、進小區、進企業、進醫院,通過網站、LED屏、板報、晨會等廣泛宣傳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意義,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與方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無廢”氛圍。
據悉,下一步,開發區將在工業領域立足開發區實際,分階段、分步驟完成各項試點建設任務;力爭到2022年底,建成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通過推動產業循環發展、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創新危險廢物管理制度等舉措,全面提升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探索工業園區的綠色發展模式。
在生活領域,開發區將廣泛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持續推動綠色生產,倡導綠色生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類群體形成低物質消耗、低固體廢物產生量的生產和生活模式。
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開發區將在工業領域和生活領域實行固體廢物全過程減量、充分循環利用,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在理順產城關系、完善發展環境的同時,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現代化生態宜居之城,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